10 min read

Maisu航記'25④ 成為迎船的一份子

回頭一看整個杉原海灣,雜亂堆疊的海浪伴隨著強風往岸上推送,海上白花花的一片,已經不是中午那個溫和適合航行的模樣。
Maisu航記'25④ 成為迎船的一份子
Courtesy of Yaya.

✐ 維晟 ✐

從接到5月10日要迎接帛琉來船的訊息,直到航行前一刻,我都處在一個緊張的狀態。一來是一開始就知道這趟航行不會有團長冠宇,也不會有更資深的團員;另一方面,海況預報一直都不太理想,對於3到4級的東北風,我不太有把握駕馭。

對於現場的狀況,大家也是一片混亂,直到當天中午,我們都還不能確定從哪裡下水,這也是我焦慮的原因之一。幸好船團與帆船學校的大家都能接受這樣隨機應變的狀態,停好車後,所有東西很快就在認識與不認識的夥伴們的協力下,被搬移到沙灘上擺放定位了。

這是頭一遭由我們自己分配任務,帶領臨時加入的夥伴綁船繩,由我和守正各自帶領一位。關於綁船繩,可能是目前對自己最有自信的部分了。依序完成綁船身與主帆的繩索後,參與的大家都感到成就與開心。謝謝前來幫忙的秀蘭、雅筑、Ljavec、國良。綁船體的過程充滿了祝福,祝福這艘船航行平安。

沙灘上除了我們與帆船學校的船隻之外,沙灘的一端還有支架大洋洲的團隊在準備,遠處海賊灣也有獨木舟的團隊準備下水。等待期間,我與守正討論翻船的應對流程,但是以當下的風,又覺得應該沒有問題,於是決定先下水試航一小段。許多人來協助我們下水。下水後,小飛透過無線電給我們指示,要我們划槳出去點再開始使用帆,朝著都蘭鼻的方向頂風航行。我和守正、Maggie互相溝通重心轉移,是要tacking還是gybing,覺得我們三人非常小心謹慎,放不太開,但也不是壞事。順利地gybing後,彼此對今天的航行好像有了點信心。

沙灘上其實沒有任何指示我們該在什麼時候出發迎接。兩點左右,遠遠看到都蘭鼻外延伸有三個小點,沒人能確定那是什麼船。但透過群組訊息確定,官方還是希望來訪的帛琉船員於四點登陸。討論後,我們決定先出發,到海上與支架舟的團隊集結,才不會突然落後太多。風比稍早大一些,比起中午更偏向東北。Kalingko是四艘帆船中最先被協助下水的一艘,接著是OP、Zest,最後是Paikea。順利出航並靠近支架舟團隊後,這時覺得在海上遇到與在陸地遇到的感覺很不一樣——神情、姿態,有種「我們都是海上的人」的認同感。

兩邊的側順風都能明顯提升我們的速度;速度提升後再頂風更多,是我們最近練習的課題。漸漸跟上靈活的Zest和OP,他們自在地在海上穿梭而有餘裕,相較之下,我們有點笨重且緊張。左舷來風時,掌舵的守正推舵推得很吃力。我與守正交換後,也感受到全身都在用力推舵的感覺。雖然知道可以用繩子幫忙,但又覺得沒有餘裕去解開並練習。用繩子協助控舵真應該平時就要熟練。

Maisu靠近的速度其實非常快,從遠方一個小點到能看見它的帆與船型,只有一下下的時間。我們開始思考要如何保持在它的船邊,又不會無禮地從它面前切過,所以選擇在它後半部U型繞行。但這時風開始變大,一開始感覺非常奔馳,水流切過ama的速度前所未見地快,與Maisu並行前進。我感受到衝浪時的速度,接著我開始感到緊張——在這順風順浪的狀態下,我好像無法有效地控制舵,船身不斷偏移,甚至整艘船偏移九十度,以致要重新搖舵讓自己回到朝向岸上的方向。我需要時時細緻地調整我的舵,感覺就快失控了。

一個瞬間的偏移,我們也瞬間翻覆,即使身體反射要壓向ama也沒用,力量太大,就像地球儀旋轉時的離心力,人就這麼被丟出去。不到五秒,守正迅速將船翻正,並提醒我推船尾讓船頂風,正如岸上的沙盤推演那般。我們以為船艙裝了這麼多泡棉就不會再這麼沉了,但當Maggie爬上船身舀水時,發現海水依舊隨著頻率密集的浪不停湧進船艙,三人都在海裡也一樣。教練艇在很短的時間內靠近,我沒有考慮太多,在發現舀水起不了作用後,隨即請他們用冠宇的方法,將我們ama對側的竹子頂起來,收帆繼續舀水。兩人用洗衣精水瓢、一人用水桶,排水的速度很快,大約一分鐘內已排掉一半。我們陸續爬上船艙繼續舀水,直到可以航行。教練艇推我們轉向朝岸上,帆還沒來得及張,我們卻還是被吹著往岸上的方向前進;我小心翼翼地控舵,讓自己保持順風且垂直海浪,直到大家平安上了沙灘。回頭一看整個杉原海灣,雜亂堆疊的海浪伴隨著強風往岸上推送,海上白花花的一片,已經不是中午那個溫和適合航行的模樣。

雖然很快排除翻覆與進水的狀況,但這次若是沒有教練艇協助,我想我們也只能像上次一樣漂流,往沙灘南邊危險的礁岩區域去,可能也會遇到人或船受傷的狀況。

這次我們一直擔心傍晚會是這樣的大風大浪。我想會讓我們有把握繼續待在海上航行,是因為有小飛和教練艇在旁讓我們壯膽。但在這樣的清況下掌舵及操帆真是不容易,翻船也是那麼一瞬間的事。這就是我們都很缺乏的經驗。

談到缺乏經驗,我想即使未來有了safety ama,我們還是需要在海況不好的日子進行港內練習,並操作可能會有的設備,例如抽水機。以往只要預報狀況不好,我們通常選擇不出海,但這兩次翻船都發生在風越來越大的狀況下。我們確實需要在這種惡劣情況下的經驗,未來一定還會遇到,在那樣狀態下的練習是必須的,這樣我們才能自救。

另一個思考是,如果我們只有兩個人,結果會不會不一樣?這點我暫時沒有答案。第三人在這次的航行中,確實也發揮了壓艙平衡的效果。掌舵的我,若是能夠告知前面兩位,現在無法準確地控舵,隨時可能翻覆,請前面兩位將重心保持在ama這一側,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因為當下翻覆時,我們各自在正常的位置上,舵手偏向舵那一側,但Maggie在正常的位置上,這個位置應該很難反應與壓艙,所以當這個位置的人因為離心力稍微倒向右側,根據冠宇的經驗描述,應該就是一定翻了。這也許值得日後實驗:三人調整位置後,刻意練習一次gybing。

一個小小的插曲,這次翻覆後,我們又再次無法好好地使用無線電。岸上看到我們翻覆,其實有用無線電聯繫我們,但我們真的聽不到,復位後也無暇回報,只能繼續往岸上前進。也許我們應該讓Maggie這個位置的夥伴掌握無線電才對。

四艘帆船陸續回到岸上,有三艘都在最後時刻翻覆,只剩Zest是順利返航的。印象中,Paikea在靠岸前翻覆,OP則是在有點距離的地方翻覆且無法排水,由兩組動力船協助拖回岸上,岸上的大家也全力協助彼此。看起來非常驚險,但由於我們這幾艘不是官方的安排,並未被過度關注,團隊大家也都很平常心看待,成就達成的開心氣氛可能還佔了多一點。全數上岸後,大家開心地為彼此歡呼鼓掌;若是官方安排,可能還得面臨一番負面檢討。我覺得這是民間發動的好處,我們可以好好做自己。

由於雅筑知道我從準備下水前就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回家後我們聊到,這次沒有團長或資深團員的參與,反而讓新人有自己思考安排的機會,並嘗試帶領更新的夥伴。這是一次很重要的成長,也是給自己這一年累積的肯定。謝謝守正與Maggie這次一起當夥伴出航,去到第一線見證歷史的一刻。我們在航行過程中漸漸學會溝通,彼此調整重心,討論風向與帆的鬆緊等;也期待另外兩位關於這次航行的日誌,一起分享討論。

Maisu航記① 短短帆船人生中最奇幻的一段歷程
在船上好好地待了一個下午,觀察這艘美麗大船的各種設計思維與綁紮方式,發現許多與船團現行的方式大同小異,再次確認:我們的夢想真的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本次航行由海洋委員會「海洋文化領航計畫」部份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