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su航記'25③ 海上與Maisu道別

✐ 冠宇 Isin ✐
啟程前一晚,涼爽的飯店草地上,一場不公開的餞別晚宴,來自帛琉的船員們與朋友們,閒聊著、歡唱著。
由於我去海邊勘查出航點,因此遲赴晚宴。一到現場,大家開心地招呼我。我一坐下,船長Sesario就對我微笑著說:Isin,謝謝你所有的幫忙。我對船長說:明天我會帶著我的船員到海上與你們見面,我們在海上道別。船長的兒子Moss問我,什麼顏色的帆?我回答:紅色的。
帛琉來的雙體遠航木船「Maisu」(全名Alingano Maisu),在行駛了17天後,抵達台東。在與船員們閒聊中,我略略知悉了他們在這趟旅程中遇到的事情。
出發第一晚,船外機就縮缸故障。因此這趟航程就成了真正的「無動力」航行。當船外機確定掛掉的時候,船員們心裡擔心,開始討論是否要回頭。但領航員/船長Sesario告訴大家:台灣就在那裡,在那幾顆星星下面,一直往那裡去就會到了,出發吧!
途中曾遇到暴風,船劇烈搖晃了一天半;曾遇到無風帶海面平靜如鏡,船上帳篷下酷熱難耐,船分紋不動。水壺不小心掉出船外,還可以從容游泳去撿回來。
暴風中,桅桿頂的U型環斷裂,無法使用原有的大帆,因此改用較小的帆,造成航速降低。

我在Maisu抵台的第一個晚宴上得知他們桅桿損壞,覺得長濱船團也許可以幫上忙。船長大略描述了桅桿的狀況,並邀請我直接去船上看。
我找了船團的夥伴Eddie一起去。Eddie是航海的夥伴,在長濱船團造船工作上Eddie也與我一直合作。他是個退休的資深工程師,跟我一樣擁有「maker魂」,熱愛手作。我們有很好的默契。
後來Eddie開始為Maisu製做新的U型環。我負責安裝的工序。兩天後,我們與Maisu的船員,一起在桅桿頂端,完成安裝新的U型環。我們大家一起克服了安裝過程中的困難阻礙,安裝成功那一刻,Maisu船員與我們同聲歡呼!
當我初得知Maisu即將在5月17日啟程返回帛琉,我號召了長濱船團的夥伴們出航在海上歡送。但我漸漸發現,Maisu的出發時刻仍有眾多變數,再加上氣象預測當天會是強南風,而我無法在Maisu停泊的富岡港南方附近找到合適的下海點。也就是說,即使確認了Maisu的出發時刻,我們可能也無法即時趕到富岡港外。
因此,我幾乎打消了海上say good-bye的念頭。就在港邊,就在岸上說說再見吧。
Maisu出發前一天,船團的維晟傳來情報說,卑南溪口南側的沙灘也許可以是我們的出航點。維晟是衝浪客,他熟悉東海岸的各個海岸。也許我們可以試試?
去現場勘查後,我很驚訝,確認那是可以出航的地方。我趕忙收回取消出航的通知,改成通知船團夥伴們整個出航計劃。很多事情要處理,因此遲到了Maisu船員最後的餞別晚宴。
在餞別晚宴上,我得到最新的消息,第二天早上10點海關人員會來查驗,然後他們將在上午11點啟航。於是我懷抱著與船長Sesario的承諾,先回長濱準備船隻。
維晟跟星翰兩人很熱血,他們早已決定要衝這次的海上送別航行,因此他們早就在長濱的海灘上紮營,等我回長濱。我請他們先把瑪卡妮雙體船的重要配件安裝上車。
後來聽說船員/攝影師Maggie幾乎準備取消車班打道回府,但仍及時抵達台東與她先生阿飛一起來參與活動。
5月17日上午6點,拖車載著雙體船從長濱出發;8點抵達卑南溪口沙灘。守正、維晟、星翰、Eddie、Maggie、阿飛與我,在出發點準備船出發。YY在富岡港內通知我們Maisu與船員的動向。
9:30左右,雙體船瑪卡妮大致準備完成。從卑南溪口南側的出發點到富岡港港嘴附近,大約45分鐘。那麼就抓一小時吧,我們10點出發。輕鬆。
但這時YY突然傳來最新港邊情報:由於海關要求,Maisu決定10點一到就出發離港,比我們原本預計的提早了一個小時!
只剩半小時,我們很可能趕不上Maisu了。大家緊急完成最後檢查,向海祈禱後,推船入海,出發!
風很好,岸際風很溫柔,但仍強勁持續,我們以側順風的角度向富岡港前進。從來沒在這樣的視角,從海上看台東市,原來中華橋離海好遠好遠,原來卑南溪口是這麼荒蒼有勁。
我猜船上四人都緊盯著富岡港港嘴吧,我們趕得上嗎?
還沒抵達港嘴附近,就遠遠看到一艘船出港。只看到船上的白色,沒有Maisu的黃色船身。而且沒有帆,也沒看到桅桿。那是嗎?
稍微接近一點,確認那就是Maisu。白色的部分是船上兩側的船員帳篷。桅桿亦可見。
但Maisu沒有看到我們這艘小船。即使有一張紅色大帆,我們在海裡也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紅點。他們逕自往外海開去,準備與海巡的護衛船會合。
我掌舵,維晟控帆,Eddie壓艙與雜務,Maggie攝影。我預測Maisu的航向,抓取前置量,往前追趕。
不久,Maisu順暢地升起了白色大帆。看來Eddie與我合作的新U型環在桅桿頂端抓得很穩。但是,Maisu船員們告訴過我,大帆的平均船速可達5節,也就是一小時可以走5海哩。
我們追得上。哦不,他們好遠,我們追不上。我們追得上嗎?我想要追上。
我盡力,其他的都交給風去安排。
越往外海去,風越強。陽光普照,海水碧藍。風讓我們破浪飛奔,我們持續速度在6節以上,有時接近8節。Maisu的船身漸漸清晰。我研判我們大約以1-2節的速度接近他們。還要再一段時間,不要放棄!
岸上的無線電已經無法跟我們通話了。身後的山脈愈來越遠。我恍然想起,照這樣的航向,我們已經開始深入黑潮。回頭返航的時候,若被黑潮帶得太遠進不了杉原灣,也許我們可以改上岸點到金樽沙灘。嗯,維晟是衝浪者,他應該對那一帶很熟,我不用擔心。
一段時間後真的追上了。當我們接近Maisu時,一旁伴航的海巡艦、非常貼心的離開現場,讓我們可以貼近Maisu。
我大聲呼喚,Maisu上的人都衝到船尾來看。他們突然發現我們在後方,立刻降下大帆,停船。
那是令人激動的時刻,我口拙詞窮,只能按照記憶大喊船員的名字,好像在點名,但好抱歉我忘講了Ismael與Andrew。船上的人熱情回應,船長Sesario探出頭來對我說了好多話;最大隻穩重的Andrew站在船邊微笑;台灣人政政抓著船前forestay向我們揮手;Moss、Clyde也在大喊⋯⋯

飛奔8公里追上,我們實現了承諾。我們真的在海上與他們道別。我們做到了。在這之前,我們花了好多心血造船,花了好多時間、冒著好多危險在海上訓練。而且每一個航行不只是船上的水手,還有很多陸地勤務人員的合作,這是一個團隊合作的活動。這些事情話題性不高,也不光鮮亮麗,但都低調紮實地,在長濱船團裡默默推進著。
非常非常榮幸能有長濱船團的好夥伴們,有紀律、有才能、充滿熱情地一起航海。而且別忘了,這些熱血的人身旁,還有一群支持他們追夢的家人。所以其實長濱船團是一個很大的家庭。曾聽過一個說法:你需要一個家族來養育一個小孩;你需要一整個社區來維護一艘船。我漸漸體會到那是什麼意思。
Maisu再次升起大白帆,這艘由近代最重要的航海大師Mau Piailug設計的船,此刻,在海上,才得以一窺他的壯麗。但這也是分離的時刻。我調轉船頭,與Maisu各自朝相反方向前進。
朝著海岸山脈都蘭山前進,燦爛陽光下,從海上看到的海岸山脈,美得不知如何形容。心裡升起一個字:「家」。我跟船上夥伴們說:壓好艙,控好帆繩,走,我們回家。
(本次航行由海洋委員會「海洋文化領航計畫」部份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