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min read

航海日誌2025.3.24 Paikea第一次下海

這次我們dismast,確實完全不緊張。很快環顧四周評估狀況,北方的防波提在三百公尺的距離,算安全。我們有兩支木槳可以划回來, 而且我們的方向是順風順浪。
航海日誌2025.3.24 Paikea第一次下海
Tāwāhi, Kalingo, & Paikea
南風 10-13 kts
微浪

✐ 小飛 ✐

今天是第一次帶來Paikea,去年在台東帆船學校的船塢造的ulua船。去年在活水湖試航兩次,但這次是她第一次下海(在西班牙文船都是女生,所以我用「她」代名詞)。有點緊張,但非常期待跟長濱船團其他的船一起出海。

花了一段長時間組裝,但還好3月份的太陽沒有很強,並且船團的人都很熱情,很願意幫忙,所以很多人一起工作把幸苦的事情變成很輕鬆。三艘船組裝好(Tāwāhi、Kalingko、Paikea),團長幫大家分組下水。先不開帆,就練習划船掌舵的感覺。我跟星翰划幾圈,我們忍不住,所以我們上岸裝帆再下水一次,這次真正的航海。

開這種的船,對我來說是很不一樣的經驗。雖然人生已經20年開帆船的經驗,這次都是很新鮮的感覺。船的水線很低,船身偏窄,帆不是現代船的三角形形狀,並且左舷一支ama(舷外浮桿)。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這一艘是我們手工製造,因此不只在測驗船型的效能,而是我們考驗我們木工技術。

要出海在港嘴頂風很快發覺船的反應。左舷航行(ama在上風)舵很硬,船一直想要往風的方向轉(weather helm),所以我需要用舵抵抗船的反應。一直要打舵調整方向不是很好,因為會降速。我試著不同的辦法,上下中央板,重量移到前後,調整帆的鬆緊度,但還是很嚴重。右舷航行順利多,weather helm幾乎沒有,因此船速很快出來。一樣,要執行tacking(迎風轉彎)從右舷到左弦比較難,倒反從左舷到右舷比較容易。我在一次的航行,我還不確定是否ama是weather helm的首犯,還是船本身的設計有向風趨勢但ama在協助調整方向。會需要多幾次的測試。我目前想到的研究是:

  1. 增加一張前帆,可以用主帆和前帆的鬆緊比例給船首多一點力量往下風。
  2. 增加safety ama在另一邊這樣可以試試看用我們人的重量把ama從水面上抬起來不要碰水,但這個方法確實在有浪的狀況很難執行。

下午吃完飯後,我留下來在岸邊拍照一下。看著三艘南島船在長濱的海域非常漂亮。Tāwāhi穿橘色的帆、Kalingko新作的米色帆、還有我的Paikea顯示我出生國家的國籍:淺藍和白。我看著她們在海浪上飄逸很感動,但我猜陳冠宇,長濱船團的團長一定更感動,畢竟這是他自己的夢。像我在活水湖或在海上看很多小朋友開OPTI都有一樣的感覺。而且能找到這麼多人,從不一樣的地方,不同專長願意突破自己舒適圈造船而下海航行,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很佩服他們船團的精神

下午下海第二次發生了很特別的事情。我們的桅杆斷掉。一開始我發覺越來越歪以為可以撐住,但在浪的起伏上過了十幾分鐘桅杆掉下來。我想到剛好前幾天長濱船團的朋友來到我活水湖的基地練習,我跟他們討論教練有時候,除了風險評估,也必須總是展現很有安靜的表情。確實有時候氣候突然改變,可能遇到不良的風浪,但最重要是如果教練可以給予學生夠多的自信心,學生可以突破這些挑戰的狀況,並且當成學習機會。但一旦教練panic,很有可能大家一直緊張發生意外。不管我多緊張,我這幾年學到,我在當教練的時候,無論我內心緊張不緊張,我永遠展現是很鎮定的人。

這次我們dismast(桅杆掉),確實完全不緊張。很快環顧四周評估狀況,北方的防波提在三百公尺的距離,算安全。我們有兩支木槳可以划回來,而且我們的方向是順風順浪。其他都沒有什麼危險,所以我決定不要緊張。我先教我兩個crew用力划槳避開防波提的範圍,好讓我跳水裡解開桅杆的前支索(forestay),帆趕整理在支架上,然後慢慢繼續往回去上岸。剛好新的經驗,也有新的學習。希望船團的朋友,如果改天遇到一樣的狀況,說不定不會這麼緊張。

在這個過程中,太陽逐漸下山。船放在車頂上,已經天氣開始涼。往回都蘭的路上探望海岸山脈慢慢消失,天空變粉紅,淺藍的海轉成碧藍,越來越暗。我快到家天黑了,海與山分不明,只有綠島的燈塔和岸邊的家庭的燈閃爍在黑漆漆的海面上。皮膚有泡海水的感覺,而且我的嘴唇還有鹽巴的味道,證明下海的日子。像植物需要陽光長高,我需要海水成長。Paikea海洋大海洗禮很精彩,算成功吧。要做新桅杆才能繼續航行。

謝謝長濱船團的朋友們。


✐ Yaya ✐

久違的練船。從去年9月起,長濱的海況就不適合下水,9至11月間我的練船頻率是每月一次,分別在活水湖、長濱漁港和大鵬灣。之後連續四個月沒有碰觸海水,簡船長說這是我今天暈船的主要原因。雖然我本來就極度容易motion sick,但之前從沒在船團這款ulua船上暈過。簡船長補充說,久沒碰海水會暈是正常的,他許多船長朋友也有類似經驗。他提醒我,接下來每一兩週都要碰一下海水,這樣症狀就會慢慢減緩。

不過秋冬期間,我在陸地上參與了幾次綁船。今天和阿翔一起綁Tāwāhi,我已經能獨自完整記得ʻiako和hull的lashing了。起初還對自己有點半信半疑,但當綁繩的running end交到我手上時,身體的記憶就啟動了,不再需要詢問阿翔。只剩下大家都說最簡單、但我總是記不起來的ʻiakoama的lashing——只要把這個再記住,就可以參加南島風帆三項賽啦!

今天的第一趟下水,是上午場的第二輪港內繞8練習,三人一組,我和艾姈、冠宇一起。經過一年的練習,左右轉向已經徹底習慣了。不過槳柄對我來說太長,加上身體不夠強壯、划槳技術也差,導致划槳吃力、槳效不佳。話說回來,Yvonne真的是個很棒的paddle coach,像Nike Run Club app裡的教練一樣,充滿激勵和鼓舞人心的話語,除此之外,還會點出關鍵的修正作為指導。不過我覺得paddle的本質是肌肉,sail的本質則是觀察與判斷,兩者截然不同;都需要均衡發展,才是理想的自我準備。

上午吹南風。從岸邊垂直看出去,三仙台長長地延伸在海面上,那是大約西南方。因此,站在岸邊時,南風是從左前方吹來。不過風力和浪高我都不清楚,以後練船前,應該先自己閱讀Windy,並在現場將五感對應環境數據。

上午的三個takeaways:

  1. 繞8的時候,即使沒有上帆,冠宇也提到這艘船往右側(starboard side)比較難轉。我雖然不太清楚原因,但隱約知道這和左側有ama以及物理原理有關。
  2. 當舵手宣布要往右轉時,槳手應該在starboard side划槳協助。但我當時用陸地的邏輯思考,左右顛倒了,誤以為要在左側(port side)划槳。
  3. Paikea第一次到海邊,小飛也不需要做這種繞8練習與暖身。不過即使小飛迫不及待想上帆試船,他還是說:「如果團長同意的話才可以。」哇,這讓我印象深刻。

謝謝以莉帶來便當照顧我們的胃。午餐過後,冠宇、Eddie和阿翔先上帆繞了一圈了解海況,回來說今天浪不小,要注意壓艙。我聽到後,自知體重太輕,不能對自己的能力太樂觀。等我出海時,已經是下午場的第三輪,和小飛以及守正一起,我們搭了Paikea出發。

Paikea的boom比較低,所以我坐在前面的時候,要在換舷時特別留意別被敲到頭。出港時吹南偏西的風,我們先往左一個tack,ama吃水太深、影響船速,小飛請守正從hiking seat坐進來一點。再往右tack,守正調整座位,小飛同時指揮我收起中央板,一會兒又叫我放下。我和守正都充滿疑惑,覺得這是一連串謎一般的指令。小飛解釋,當他感覺舵變得沈重時,表示向風力(weather helm)太大,收起中央板可以減少weather helm的力量,但代價是船可能會側漂。

再一個左tack,風平浪靜。我好奇小飛是怎麼判斷風向的?因為當船在前進時,我總會被反作用力誤導,覺得風總是從正前方來。小飛說他的方式是觀察帆的狀態。然後,我和守正聊了起來,直到小飛從身後輕柔地說:我們現在桅杆有點問題。

當下我有些自責,因為觀察應該是前座的責任,我卻像名乘客,沒發現桅杆已經向左曲折,折點在下方處。小飛立刻用對講機回報:「Paikea要回去了,桅杆有狀況但目前我們還好沒有問題。」我們極緩地轉向掉頭,此時我整個身體要往後躺才能避開boom;換舷後沒多久,帆也正式在我們右側躺平。我和守正開始划槳,小飛再指導我收起一條繩索固定在船身任一處,把帆收束起來。這時我才意識到,雖然這個秋冬不時在家練習繩結,已經越來越熟練,但實際應用太少,當下其實不知道該用哪種結法。而且,經過這一段,我又開始暈船,心裡拜託著我的身體要撐著,不要吐才好。

直到我們抵達能轉向與岸邊呈垂直的位置後,小飛說明現在順風順浪,我們會順順地回到岸上;除了保留一點體力,上岸前衝刺划槳之外,沒有什麼要擔心的。不過上岸前,我們需要先把桅杆收回來,否則它掛在右側會影響上岸。小飛說,我們需要拆掉forestay,可以選擇拆比較遠的D環,或是解開比較近的繩結,並問我是否能處理。我確認了一下他的意思,「我要移動到ʻiako右邊那個角落嗎?」我心想自己可以搆得到,也不會害怕,但只擔心在船首右側動來動去會不會翻船。

小飛似乎察覺到我的猶豫,很果決地說:「我來好了。」於是換守正掌舵,我到hiking seat,小飛直接跳進水裡游到前方拆繩索。啊,原來下水就好了(敲頭)!我心想自己真蠢,這是我很喜歡游泳的海啊,又不是油鍋!拆下forestay,桅杆放回右側ʻiako,上岸前的準備工作完成。就像小飛預測的,我們順順地回到陸地。

一起收Paikea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小飛像那種懂事貼心的孩子在默默消化自己的情緒。這種小孩會滿心期待帶著新玩具到公園,開心地想分享和朋友一起玩,結果一會兒玩壞了,心裡難過卻又不想影響朋友們玩耍的興致。但我感到很幸運,在這次狀況發生時,是小飛在Paikea上,讓我們在極度有安全感的情況下,經歷了一次真實的狀況處理。

(本次航行由海洋委員會「海洋文化領航計畫」部份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