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min read

航海日誌2024.11.29-30 小琉球跨島古航路④

海洋、浪和風,正是一個無時無刻不斷變化的未知內太空,我不是職業航海家,如果過於浪漫可是要交出生命的門票的。
航海日誌2024.11.29-30 小琉球跨島古航路④

✐ 阿翔 ✐

Intro

這是長濱船團的年末大計畫,在我的印象中,團長冠宇在去年就曾和我提起今年船團要用雙體船跨島到小琉球,由於對台灣史前文明(鳳鼻頭遺址—小琉球)的認識(狂熱),有別於單純的跨島挑戰,這也是一趟重返史前古航路的行動。

他常在冰淇淋店說:「明年會很精彩喔。」然後,換我顧店,就去基地繼續獨自摸索各種繩結綁法、思考雙體船的結構了,他腦中似乎有好幾份屬於未來的藍圖,浪漫的超級實踐者。

雙體船,對於這個島嶼上的島民仍不太真實,像電影裡一種對太平洋島嶼式的幻想;而對於有一點點認識的人們,那更明確一些,出現在Youtube裡的夏威夷裡的海上,叫做Hōkūleʻa。

總之,這艘船在上個月以前都還沒出現在長濱船團基地,那時都還無法想像她究竟是什麼模樣。

雙體船11月中在大鵬灣組裝、試航,那船越來越大,越來越重,已無法以兩三人之力抬起放在車頂架上移動,繩結組裝的工作也繁複許多。而好幾個颱風在南海形成,浪變成一個成年男子的高度,我們無法按照陸地上預期好的時間出發,於是更改行程,改在大鵬灣練船、在來往小琉球的交通船上認識這片不熟悉的海域,並去鳳鼻頭考古館參觀。然後,將船停泊在岸上,用黑網繩子綑綁包覆好後,返回各自的日常生活,等待下一道允許我們出發的風與浪。

航行・Back to the ancient blue highway

11.28, 2024 準備日

船團的成員們從島嶼的四方往西南海岸集合,要為隔日Makani雙體船航行至小琉球高裝檢。

長濱隊下午2點抵達大鵬灣,將累積在艙內的雨水舀出,用沒有彈性的特多龍繩取代原本固定mast的繩子,不然承受風壓稍微偏移,另一頭就會鬆掉。整理好時夕陽正落下,稍微改裝簡船長拖車的支架,綑綁軟墊,將雙體船抬上車,綑綁固定,今日的準備工作告一段落。

簡船長的加入為此次的行動帶來許多幫助,非常感謝他,還有那豐富且帶些許傳奇色彩的故事和許多海上的經驗和知識。經驗有時是道雙面刃,它總是同時帶來安全感與恐懼感,有時也悄悄削弱探索的勇氣,啊!我們要面對的海洋、浪和風,正是一個無時無刻不斷變化的未知內太空,我不是職業航海家,如果過於浪漫可是要交出生命的門票的。

11.29, 2024 風鼻頭沙灘~小琉球中澳沙灘

這天一早,上班的尖峰時刻,我們前往鳳鼻頭沙灘,下船,組裝桅桿、尾舵、帆、確認綁繩、水瓢、槳、個人行李和裝備。

等待出發的時間,大家四散在沙灘上,吃Emily一大早就出門幫大家買的早餐,簡船長和導演Maggie去高雄港上刁船長的船,也是我們的戒護船,幻多奇號(Fantasea),攝影師阿飛有時拿著鏡頭,問問大家問題。

10點多,眾人向海祈禱後,我們推船出發。

划槳遠離岸邊,秋天的陽光灑落在身上,暖暖的不覺得冷,跟已經被東北季風掌控的東海岸完全是兩個國度。風微微的,緩慢地滑行,能見度還算可以,看得到小琉球,但看不清楚島上的建築輪廓,上次在交通船上能見度更糟,一出發什麼都看不到,真不知道這種情況要瞄準那裡。其實這一趟我們最擔心的是海上狂飆的交通船和散落四處拖網作業的漁船,以為這會是一趟障礙賽,船長冠宇也為預想的種種情況做航線的規劃,所幸實際上海比地圖上想像的大非常多,這次沒有近距離的接觸。

穩定航行了一陣子後,Emily接手掌舵,確認瞄準哪裡後,大家心情比較輕鬆,在甲板上或躺或坐,聊聊天,分享食物,拍拍照。

我的印象裡,這一趟航行前半段都緩緩地,風一陣一陣,偶爾才來,然後我嘗試調整帆的角度,有時都過於緊繃。直到接近中午,越來越靠近小琉球時,風才開始變強。靠近沙灘了,我接手掌舵,想想Emily最少也站著掌舵三小時了吧!我發現雖然我是右撇子,但右手掌舵很不靈敏,也許是因為以前都是要用左手練習的緣故。準備要上岸,大家開始划槳過浪區,緊要關頭,站著掌舵搖搖晃晃,趕緊換成比較有把握的左手。

上岸,我們和在白色沙灘上等待的大家互相擊掌擁抱,我們到小琉球了。

11.30, 2024 小琉球中澳沙灘~青州沙灘

早上9點,在中澳沙灘集合。岸上開始吹起很好的風,船長冠宇決定提早出發,但海上卻完全是另一回事,風非常微弱,而且從我們左前方吹來,這非常不利,我們只能接近頂風,將航向盡量朝北,不然加上海流的影響,我們會一直往南漂,遠離原本的上岸點,很難回去。

風力持續很長的時間都非常微弱,甚至消失,我們有共識開始划槳,停止在海上漂流,每輪15分鐘,輪流休息掌舵。三人划槳很需要磨合彼此的呼吸、節奏、默契才能划得久,如果有一首划槳歌就更好了。一開始我在左船划槳,虎口不小心刮到中央板的把手,弄出一個小傷口,感謝Emily即時支援給我防水貼布。

雖然我們船頭朝西北邊划去,冠宇觀察與小琉球的相對位置開始懷疑我們正向南漂流,拿出手機檢查我們的實際方向,我們確實一直在向南漂流。幸好有即時發現,現在回想,如果持續很久這樣的狀況,我們真的需要有預備的更北端、更南端的上岸點。

幸好風在半途回來眷顧我們,風向開始越來越偏西北,也清晰看見跨海大橋了,我們得已喘息片刻,狂飆一段,繼續閒聊吃零食與水果,有風真好。這讓我也想起那些在海上不見任何陸地,漂流一個禮拜,甚至更長時間,只能等待風來的航海故事。

前幾天回台北,捷運和火車的搖晃偶爾讓我想起在海上的晃蕩,我想起那許多沈默的片刻,海浪像孕育夢境的搖籃,我們在同一艘船上卻在各自的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