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min read

航海日誌2024.11.29-30 小琉球跨島古航路①

他站在船尾推了最後一下後,也迅速跳上甲板掌舵,帶領我們開始了這段旅程。真正進入海上後⋯⋯有種我們航向了某個維度,所有感受到的一切都保存留在那裡,等待下次來訪再重新開啟。
航海日誌2024.11.29-30 小琉球跨島古航路①

✐ EM ✐

一場有機的,還在持續不斷變化,波光粼粼的夢

從九月底船團到台北參加世界古蹟日後,我們就開始正式規劃籌備跨島航行。期間歷經多次颱風,不僅打亂了原先安排的勘查與預定航行日期,但也讓我們在種種機動安排下,有機會好好組裝並測試雙體船。終於,我們在11月的最後一週完成了跨島航行的挑戰。

這次的跨島航行,是冠宇早在半年前,甚至更早時便想好的。這是一個年終的船員訓練,也是一場重返鳳鼻頭至小琉球古航道的航行。整個計畫就像一個有生命力的有機體,隨著不同階段加入的船團夥伴與新朋友的分享,無論是資訊還是資源,有時擴展、有時縮小。原先預想的ama船和雙體船一起跨島的計畫,最終調整為以瑪卡妮雙體船為主來挑戰,而參與的團員也縮減到冠宇、阿翔、阿宗、Eddie、我,以及這次擔任攝影紀錄的Maggie和她的先生阿飛,還有從準備時期開始就給予了很多建議及資源、最後還來幫我們開車拖船的綠蠵龜號簡船長。

那天早上,我們抵達鳳鼻頭時,眼前所見就已經是一個奇幻的景色,沙灘上到處充滿著颱風過後遺留的漂流木,海上已經開始被陽光照射透露著一些金黃,光芒一閃一閃的,小琉球的輪廓就好像在觸手可及的不遠處。在那算是有些艱辛的準備過程,卸下船後簡船長的車及拖車卡在沙灘上,我們費力地將車推動。總之,我們花了好一番功夫將雙體船放到岸邊,將boom及mast跟帆都架好,一邊等著簡船長及Maggie到高雄港跟戒護船幻多奇號會合,等著他們出發來海上與我們相會。我們一邊做最後的準備。

等待的時間,大家各自在沙灘上找了不同的地方或坐或躺,或休息或放空。我沒問夥伴們在想什麼,但感覺從那時開始我們就一起進入了一個漂流的國度,彼此的心或意識已經出發,在空中、在海上盤旋環繞著。10:30一到,我們立即啟程。這段航行的船員是冠宇、阿翔、Eddie和我,阿宗與Maggie的先生阿飛則負責陸地上的後勤與紀錄。

海邊浪很大,將雙體船推下水後,冠宇讓我們迅速跳上船開始划槳。他站在船尾推了最後一下後,也迅速跳上甲板掌舵,帶領我們開始了這段旅程。真正進入海上後,我的記憶反而變得模糊,有種我們航向了某個維度,所有感受到的一切都保存留在那裡,等待下次來訪再重新開啟。儘管如此,我仍記得一些片段。

離開鳳鼻頭漁港沒多久,冠宇問誰要接手掌舵。我迫不及待地舉手,與冠宇交換位置後開始尋找感覺。大部分時間,我蹲馬步般地將身體朝向目的地,雙手背在身後扶著舵操控方向。這過程有點像在與海浪拔河,需要一定力氣才能穩住方向。

我們的登岸地點是小琉球的中澳沙灘。從鳳鼻頭出發,必須跨越渡輪的航道。冠宇的計畫是,航行至小琉球島附近,確認渡輪航道無船進出後再快速划槳穿過。我們大多瞄準小琉球島上最高點作為目標。途中幾度風勢微弱,我們試圖調整方向,尋找有風的區域再繼續前進。然而,每次轉回小琉球方向,風依然變弱。即便如此,風雖不大,但也還是持續推動我們向前。

海上的波光粼粼,光芒閃啊閃啊的,好似精靈般在為我們開道。我著迷地沈浸在這好似時間被靜止的空間,期待著與什麼的相遇。這一路我們遇到了兩隻蝴蝶,還有一隻不小心被我們撈起來但隨後應該是發現搭錯方向,趕緊跳船離開的螃蟹。

還有一個體會是,以往我們坐在ama船裡掌舵,視野的高度跟現在在雙體船上主要是站著時不一樣。同樣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但不同的高度感受到的空間感似乎也有一些差別。由於視線多少會被帆擋住,因此需要靠夥伴們的瞭望,彼此互相提醒。過程中,我聽著冠宇明確的領航,阿翔精準的控帆,以及Eddie輕鬆中但又散發著「不論什麼事我們都沒問題」的安心感,還有我們最大的夥伴瑪卡妮所帶來那既溫柔又牢靠的力量,也包含離我們有段距離、在海上守護並陪伴著我們的戒護船幻多奇號。

這些人與船隻交織出的力量,就像一張隱形的網,溫柔地將我們托起,在海上帶來無比的穩定與信任感。

剩下的航程,我一邊努力維持方向,一邊思考如何與海浪共處,找到平衡的姿勢。然而,最終我發現身體不夠放鬆,肌肉過於緊繃。接近岸邊時,冠宇提醒要頂住浪不要被帶走,而我此時已無力掌舵,便立即換手讓阿翔接替。他穩住瑪卡妮,成功帶我們抵達小琉球。

上岸後的閒聊或晚餐時的分享中,阿翔提到他掌舵時感覺像在與海浪共舞。而我則是用力過度,反而與海浪對抗。我期待有一天也能學會與海浪共舞,找到那份輕鬆自如的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