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日誌2024.11.6-7,11-13 瑪卡妮雙體與Kalingko試航

✐ 維晟 ✐
拿起無線電呼叫大家時,一下子說不出自己的名字,因為突然多了一長串陌生的名字。新的雙體船由Makani延伸而成,有人說叫Makani Kaulua,也有提議叫Makani Tatosa。而我首次搭乘並操控這艘船,就是在出發前的這一場組裝與試航。
雙體船的組裝,花了我們整整一個工作天才完成。這當中有一些是原本熟悉的繩結,也有一些是大家第一次嘗試的繩結。過程中有很多討論與調整,拉緊時還要用木棒綁著像繩梯那樣的繩結來施力,也需要有人躺在船底下工作。最後,才一步步把船拼起來、立起主帆。很開心在這個過程中,讓原本不熟悉的繩結能不斷練習並實際派上用場。
但我們都知道,花一天組裝雙體船,其實只是這艘船的一小部分。在這之前,有打造單體帆船的經驗累積、航行後對船的感覺、帶領經驗的累積、還有蒐集國外資訊、摸索、調整與修正後,才打造出這艘雙體船。冠宇看著她時,眼神在發光,和我們其他人不太一樣。
相較於原本的單體帆船,她儼然是一艘穩重的大船。更大的舵、更加的沈穩,訂製的帆張開時很漂亮,似乎可以更有效率地讓風切過。希望有一天她真的能載著大家跨越大海,前往另一座島嶼。

在後來的練習中,我也分別搭上了Tāwāhi和這次處女航的Kalingko。雖然前幾天風力都只有1到3節,十分微弱,有時還需要靠划槳前進,有時則可以邊航行邊吃東西、聊天,但也漸漸感覺得出不同船在水裡的回饋感。幸運的是,最後一天吹起了很棒的風。
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主帆繩的控制感。在這次行程之前,包括去帆船學校的練習,每次下水幾乎都是在微風或無風的情況下進行。那時總覺得帆只要張開,船就會動;不動就是因為沒風,跟主帆繩沒什麼關係,只要控制好舵就好。
但這次在有風的情境下,帆船有跑起來的感覺。主繩稍微拉緊、再放鬆一點,就能感受到速度提升,這種細微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體驗。另一個全新的感受,是順風轉向gybing時,帆轉向另一側、船突然往左邊傾倒的瞬間。這時掌舵的我下意識地往ama的方向壓過去,有趣的是,前方的夥伴也在同一時間往同一邊撲過去壓著。正因為兩人的體重加起來,才讓船沒有翻覆。
上岸後,大家興奮地討論這一天的經驗。我想,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流暢體驗」——當技術能力與情境搭配到達一個高峰所體驗到的流暢。這幾天的風剛好是個循序漸進的安排,讓因為東北季風而久未碰帆船的夥伴們輪流熟悉不同的船,最後風勢越來越強勁,直到大家都捨不得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