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min read

航海日誌2024.8.10 mihoyo舟船匯聚①

一次航海行動,需要集結好多人。那些關於船、海上的故事,確實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能完成的事。那是一件需要收攏眾人意志與力量共襄盛舉的事。
航海日誌2024.8.10 mihoyo舟船匯聚①
Courtesy of Bo-lin LO.

✐ EM ✐

舟船匯聚的前一晚,我們約在書粥開了行前會議,冠宇希望團員們能夠更多地參與航行安排的規劃,而不再像以往都由他來決定。從航線的選擇到岸上交通時間、下水前的準備時間等,他一邊讓大家看著大致規劃的路線圖,一邊要大家也查著天氣觀測的資訊,考慮航行的時間以及預計抵達目的地的時間來推算決定。冠宇也帶著我們模擬、想像著當天的風向在航行時會發生的狀況,包含陸地上瞭望的部隊彼此間的安排,以及遇到狀況時該聯絡的對象等細節。一瞬間我有種回到過往拍片時,各式各樣沙盤推演的感覺,但也清楚知道,這的確是我們往後每次出行時該有的準備。

隔天照著計畫,我們從基地集合一直到下水的海邊綁好船。相較於週二練習時的不確定,這次一切都順利且迅速許多,也在預定的下水時間前準備完畢。我跟阿翔駕駛Tāwāhi,冠宇及耀威則是瑪卡妮。在眾人的協助下,我們將船抬入海裡出發。一開始由阿翔掌舵,我們跟隨著已經出發的瑪卡妮往外海前進,一開始就感受到側風灌滿帆所帶來的速度感。我享受著這第一次一直往外駛出、那麼自由的感覺。

對講機時不時傳來陸地瞭望組的提醒,或是告知海上的我們已經通過何處。對於非住在當地的我來說,從海上看往陸地時還不能很好地識別各個定點,更多時候是沈浸在從這個角度看著這個美麗島嶼的喜悅中。不知過了多久,我們過了巴克力藍,似乎也接近石梯港外海,但我還誤以為石梯港離我們有一大段距離,一直朝著遠方找尋不存在的港口。最後也沒想那麼多,就拿出這次有帶在身上的手機確認目前的定位(當天活動結束、晚上大家聚餐時提到這段,冠宇笑說我作弊,我才意識到,我第一時間就依賴了科技,還是沒有好好地去觀察)。總之,知道方位後,我也迫不及待跟阿翔交換開始掌舵。

途中阿翔也讓我體會到,即使掌舵得再好,帆的收放所造成的速度感差異、還有順風與側風時的身體感受,都很不同,受益良多。我們比預計時間提早許多到了石梯港外海後,我心中還想著,哇,好捨不得就這樣結束今天的航行。此時,對講機傳來冠宇通知岸上瞭望組,我們要在外海多繞一陣子再練習一下才入港。我們兩艘船就在外海繞著繞著,有時稍微停下來享受這股寧靜,有時又忍不住再繼續前行。

每次往港口的方向時,我可以感受到需要用全身的力氣來穩定舵,甚至某些時候,我好像是小狗撒尿般的姿勢——一腳抬起來踩在船的側邊來支撐。若是真的撐不住,就得趕緊搖舵把方向抓回。某次我們往港口前進一些再做tacking往外海去時,阿翔將帆放鬆讓船停下來稍作休息。原本我倆還拿著手機想要自拍,突然一陣風來、瞬間船往右傾,那時我看著阿翔迅速將身體往ama的方向壓,我也跟著趕緊往左倒下。將船壓好後,我們趕緊收帆離開那個風口。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但還好有經驗充足的夥伴帶領。那個瞬間的身體反射記憶,我想會好好留在我心裡。


✐ 阿翔 ✐

Intro

這次航海的主要目的是要去參加Makota’ay藝術季的開幕式——舟船匯聚。

上岸點石梯港已經確定了,原本聽團長說想從八仙洞航行過去(約13 km),但參考Windy預報,風力很弱(約在3–5 knots),整個數據和去年夏天有點相似,強烈的南風離席,進入無風炙熱的夏季。如果真是這樣,參考去年的經驗,我們可能要走四個小時以上才會到,不好預估進港時間。

種種考慮之下,團長決定將出發點設為靜浦海灘(約5 km)。這是一段我們還沒航行過的海岸線,短程距離,即使在風微弱的情況下也不會太艱辛(用划的也會到)。航程分為 leg 1 & leg 2。

Leg 1 靜浦~石梯港
@Makani_耀威、冠宇/@Tāwāhi_Emily、阿翔

由我和Emily搭配,我們在岸上先討論風向、擬定大致路線,最後往陸地方向會有一個gybing,要提前收帆壓好。

一開始我們跟著前方的Makani一直往外海拉,目的是要繞過Pakeriran,一個巨大的礁石小島。Emily已經對掌舵技巧很熟悉了,我們在繞過之後進行換手操作,換她掌舵,我控帆。

不知不覺已經繞過石梯坪,但從海上有點分辨不出港口在哪,最後Emily拿出法寶Google Map確認我們的位置,才確定那就是石梯港!

遇到戒護船,是港口部落的大哥。他說我們怎麼那麼早來,都還沒一點,隨後從冰箱拿瓶啤酒丟過來,我們和他舉杯海上慶祝。他說沒事的話,他先去釣魚了。

Leg 2 石梯港外~進港
@Makani_Yaya、冠宇 /@Tāwāhi_Eddie、阿翔

由我和Eddie搭配,Eddie掌舵。風稍微強了一些,整趟都蠻順利的,但有一插曲:固定大舵的木棒噴掉了,也忘記固定在繩結上。

那時正在等待第一艘帆船率先入港,我們離港有一點距離,在外面等待。雖然Eddie說他還撐得住,但如果大會通知我們進港,我得把帆收緊加速回港,這樣可能有點難度。我趕緊通知Makani,看看有沒有替代材料。我用救生衣裡備用割繩的美工刀暫時固定一下,但實在很危險,因為旋轉完後,刀刃最後朝上露出來。我將它退回去,但Eddie的手就在上頭掌舵,我只好頻繁回頭看刀刃有沒有又被推出來。幸好最後順利上岸。

Today is a PERFECT DAY for sailing!

心神都投入在航行的當下,現在回想,當天的天氣真是超級完美。浪很平,海一點也不顛簸,不用擔心浪,而且風有夠好,當朝向外海迎側風時,東南風將帆灌飽,那種破浪的速度感,讓人不想停下,也不想回頭。

這段航線,是我日常生活中眼睛熟悉、身體陌生的地方。很多的早晨裡,剛甦醒的太陽神聖而溫暖,那光直直照進身體裡。一有空我就坐在陽台喝咖啡、邊醒醒腦,在一切繁忙還沒進駐這靜默之前,那段珍貴時光(如果沒睡著),可以專心聽海潮聲一波一波拍打出海口的海岸。

翻閱了柏麟跟宛玲拍的照片,忽然一股感覺湧上心頭:一次航海行動,需要集結好多人。那些關於船、海上的故事,確實不是一個人(不論肉體或精神上)的力量能完成的事。那是一件需要收攏眾人意志與力量共襄盛舉的事,才有辦法持續啊。

一艘船吸引了人的意志接近祂,兩艘船聚集了更多人圍繞。我們每個人的臉孔,就像是藍色巨大鑲嵌畫裡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