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日誌2024.8.6 夏日練習

✐ 雅筑 ✐
這是我第二次參與組裝船體,第一次參與操帆、舵的練習。
組裝的部分,時隔三個月,海人訓的記憶有點模糊,但是在Eddie的協助下,慢慢把手感和記憶找回來,過程中聽到耀威分享之前綁船的經驗,被夏威夷船員覺得不夠緊,於是不斷地使勁想要把船體固定好,綁著綁著下午就發現隱隱作痛的手起水泡了,於是幻想著擁有一雙長滿厚繭的手,用無限角質跟繩子繼續奮鬥。
今天參與的人數有點多,大家在討論練習的順序時,我下意識的呈現等待、觀察的狀態,讓有經驗的人多多練習。但當天EM自告奮勇說要帶著我練習,當下才意識到自己在這件事上好像沒有自信站在一個團員的位置,可能是因為加入群組以來,參與練習的次數不多導致的吧?但也謝謝EM那天主動帶著我下水,用著很輕鬆的態度分享她的經驗,也讓我好好的去感受,如果當天沒有下水練習,我就體驗不到接下來的奇幻經驗了。
第一次下水就要掌舵這件事,讓我有點緊張,不過,過往划獨木舟用槳抓水的感覺好像遷移在這件事情上面了。刻意不用太多大腦去分析這些事情的前因後果,交由身體去感覺,感覺舵與方向的關係,感覺風、感覺水流,此刻的心情分外的穩定,也輕盈的讓人想流淚。
Tāwāhi在跑的過程中,水流聲像溪水撞擊石頭,又像風鈴,EM說那是她特有的聲音,我聽了覺得好神奇,彷彿船有生命。
EM說如果覺得沒有在動的時候,就摸摸水,你會知道自己其實有在前進,只是用一種視覺無法辨識的速度。
第二趟我練習掌帆,我很喜歡掌帆時的視角,阻礙很少,好像更自由了一些。第一趟身體在練習觀察舵與方向的關係,第二趟在觀察風與帆的關係,透過帆的張力和角度,有時EM提醒我可以把帆推出去一些,或是再拉緊或鬆一些,每一個提醒時,我會下意識地去感覺風向,然後再感覺帆和水流的流速,這些經驗太獨特了,風也不會永遠一樣,所以我好像需要再繼續收集資料庫,才能慢慢歸納出為什麼要這麼做。
前兩趟的練習完,上岸等待的時間,我很像鬥牛結束在場下等待的人,心裡迫不及待要再上場。第三趟我主動爭取要體驗Hele Me Ka Makani,好奇她又有什麼樣的個性,這一趟我練習掌舵,一出發我就覺得身體感覺很不一樣,Tāwāhi像五、六歲全速奔跑、開懷大笑的小女孩,Hele Me Ka Makani像中年的女人,和她待在一起很有安全感。放下一些前兩趟建立的身體感受,這一趟要全心的去認識她、和她互動。這過程實在非常新奇,很像認識了兩位新朋友。
很希望自己還有很多機會可以參與練習,累積身體的經驗、累積對風、浪、帆、舵的感受!
最後要謝謝EM帶領著我經歷這一切。
✐ EM ✐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來認識了船團,沒想到一晃眼過去已經過了一年,感覺跟著船團一起經歷了很多,但又有種好似也都昨日才發生的錯覺,雖是如此,對於每個步驟也還是有著熟悉卻也陌生的感覺,舟船匯聚前幾天,船團有練習日,早上來到船團基地,看到好多沒見過的夥伴,冠宇也從船繩的準備開始一樣一樣的向大家說明怎麼分辨及整理兩艘船各自該有的配件,以往都是冠宇已經準備好放進袋子裡讓大家拿上車,但透過這樣的方式就更清楚每條繩子是應用在那個部位,不過開始綁繩時可以感覺得出來身體還是沒有完全地記住,總是有著不確定以及不小心就打錯的部分,當天似乎花了比平常久的時間,等到終於可以下水時已經接近中午。我的第一趟練習是跟耀威搭檔,他控帆我操舵,一開始也是稍微的不確定還沒抓到風的方向,船沒什麼前進的感覺耀威拿起槳開始划,划了幾下後開始慢慢的感受到風,但也還是花了一會兒才抓回掌舵的手感,第一趟雖然大方向是對的,但穩定前行的部分還是不夠,都要一直不停的修正,就這樣駛出港外後對講機傳來冠宇要我們做幾個tacking然後返回上岸換人。
之後我陸續跟不同的夥伴交換搭檔,偶爾練帆偶爾練舵,每次的交換,感受自己的不確定隨著練習的趟數一點一點的消失,也看著夥伴們一點一點的增加著各自的經驗值,一整天下來真的是非常的滿足,也想著未來何時可以長航的練習,也想知道翻船會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況好像該要練習一下,沒想到耀威也有類似的想法,所以就在最後我們提出了想要試試翻船的練習。那時港口內已經沒有風了,夥伴也開始在準備收拾,冠宇說那就把帆收起來划槳出去,我們划到稍微有點水深的地方後,我正想著再來要做什麼時耀威說一起往右側傾倒,下一刻我們就在水裡,然後開始照著在岸上時冠宇的說明,第一步先把槳找回來,我們繞著船身一圈後沒看到槳,耀威說那應該在船艙裡,再來是到ama的那一邊將救船繩解開再拋到另一側,落水時實際上船已經從我們頭上翻了180度,所以在水裡時ama就已經跟我們同側但我們還想著ama在對側又再繞了一圈才發現,我找到救船繩後拋給已經到另一側將船身往下壓準備好的耀威一邊也趕緊游過去,此時岸邊的冠宇提醒要將中央板壓下去並且小心船翻回時不要打到自己,耀威拉著船繩,我也將重量壓在船側邊手搆著船的另一側,只感覺一個輕輕用力沒花什麼力氣船就翻回來了,翻回來後就是不停的先將船內的積水舀出再划回岸上,雖然我們是在無風無浪也無帆的情況下練習但至少讓我有了一個身體記憶知道了翻船可能的狀況,感覺心裡也更踏實,老實說要不是岸上的大家都在等待,還真想再翻一次,那天就在收穫滿滿中結束。
✐ 維晟 ✐
好像過了最熱的那個時節,幸運的是一早往長濱的路上,原本的東曬被淡淡的雲給遮住了,一路到中午過後也都是時陰時晴,溫度不再像五月、六月那時的炙熱,才發現再過幾天就是立秋了。
大家似乎都有種很想練習卻又不是那麼有把握的狀態下開始了其中一艘船綁船繩的工作,不同程度的四個人好像都有著不同程度的不確定,又好像有種求救就認輸了的感覺。開始後的兩三圈愈覺得不對勁只好拜託冠宇來指導。指導下回想起綁的方法了,但是四個人如何搭配、什麼時候繩子丟往哪一邊,卻花了不少時間才慢慢找到搭配的節奏,有種跑步時呼吸不順暢的感覺,我覺得那種搭配的節奏每次都需要重新適應,因為時常是跟不同人或不同熟練程度的人。期望自己下一次來之前自己應該負起的責任是意向複習一下這個過程,才不會又是被動等著有人來帶領我們。
兩艘船的架船綁操作了快兩個小時才結束,黑網天幕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完成一艘抬出去再換另外一艘,不然在大太陽底下可能在這時候就消耗掉大部分的精神了。
跟上次三個人練船的狀況不太一樣,雨櫟一到就跟著哥哥姊姊們去泡在海水裡,所以我可以專心地練習架船及接下來的航行;十個人的練船原本以為會有很長的等待時間,但這次的每個航程結束回來就馬上在水裡搬船迴轉,分配好新的舵手與控制帆的人馬上上船出發,於是練習變得很有緊湊感更多的練習機會。這次我參與到了三個航程,分別是和Eddie與耀威。經過帆船課後對於控舵更有把握一些,比較不會再弄反方向,但是對於這時應往哪個方向去還是沒什麼把握,一直問Eddie覺得這個方向可以嗎;和耀威的航行,耀威會告訴我他覺得可以更靠近頂風一些,我覺得那都是經驗的累積才能有的判斷;第三個航程再次回到和Eddie一起,但是這次我說我想操控主帆繩,過程中和Eddie 討論,雖然我上週才上過了帆船課,但對於帆應收緊或放鬆還是沒有很明確的感覺,Eddie覺得在微風的狀態下調整好方向比較重要,至於帆的鬆緊比較次要。
這幾次的航行中我比較集中注意力在觀察前方和桿頂的tell-tale,想去抓最貼近迎風航行的角度,但還不是很敏感,沒辦法反射在控舵上面,透過思考才慢半拍地微微調整一下角度。回想起許多身體的活動或運動都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調整與適應才能變成反射或熟練,不過跟前面提到的綁船一樣,也許出發前能夠透過意向練習讓自己在下水後比較快進入狀況。
一直在心裡想著這好像個熱血的社會組社團活動,是因為感興趣所以組成的一群人,不分能力大家都很願意付出自己的力量互相支持,練習完一整天身體累累的,但心裡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