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min read

航海日誌2024.6.25 南長濱海域北向長航

書寫的此時卻有一股感激湧上心頭。這個人自顧自的研究南島船並造了出來,還願意借給我玩,而且還玩兩個多小時;其他人都情義相挺,在酷熱的岸上苦等瞭望,回想起來真的很不好意思。
航海日誌2024.6.25 南長濱海域北向長航
烏石鼻沙灘—長濱漁港 11 km
Hele Me Ka Makani 瑪卡妮

✐ 阿宗 ✐

這是一篇非當日記載的日誌,其實不只這次,以往的每一篇都是藉由記憶拼湊而成的回憶錄,難免參雜過多的感性輸出,那也倒還好,但最令我慚愧的,是如今被動的自己,那天最後冠宇哥載我回烏石鼻牽車時在車上說:「那個⋯⋯航海日記再麻煩你寫一下嘿。」如果沒有這份邀請,我還能有感而發,主動地與大家分享這個獨特的體驗嗎?我反省著這一切,究竟為何在此?熱情是否依舊?我享受其中嗎⋯⋯?諸多反思有如湧浪,在腦海中翻來覆去。

出發的前一晚,冠宇哥在群組告知隔天早上9點直接在烏石鼻集合,雖然事先設定了8點半的鬧鐘,但因為太過炎熱的夏天導致寢室越趨悶熱,睡眠品質不如前幾週,輾轉了一夜,最後還是稍微睡過了頭,匆忙出門騎上機車前往烏石鼻漁港,這天的長航計劃是從烏石鼻駛回長濱漁港,所以勢必最後得麻煩同伴載我返程牽車或是路上搭便車,再不行就是自己騎腳踏車回去牽⋯⋯剛起床恍惚騎著車,心裏算計著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到了烏石鼻港邊,從斜坡上遠遠的就看到大夥們已經在沙灘上進行著船身的安裝和搬運,有種上課遲到的感覺,走向大家時,冠宇哥發現我來了,「阿宗,今天是你的成年禮欸!」他激昂的對我喊話,當下我受寵若驚沒太大反應,但書寫的此時卻有一股感激湧上心頭,這個人自顧自的研究南島船並造了出來,還願意借給我玩,而且還玩兩個多小時,其他人都情義相挺,在酷熱的岸上苦等瞭望,回想起來真的很不好意思。

在我出發長航前,其他夥伴們倆倆一組,輪流在烏石鼻灣區試航練習,大家也討論著前一天跟當日海況風向的差異,算我運氣好,遇上穩定的南風,浪也不會太大,是很適合長航的氣象。

時間差不多了,整裝並確認船身部件狀況,一切就緒後我坐上後座,負責控槳,冠宇負責操控風帆,因為是南風,所以一出發帆的開角就很大,直接順風衝刺,一轉眼就離岸頗遠,後來大家也說看我們一開始的態勢,還以為不到一個小時就能抵達,不料這次航程的highlight就是我們不小心跑到太外面,以至於差不多到了南竹湖後,在陸地瞭望的同伴們根本看不見我們的蹤影,在整趟航程中,我們也一直很在意定置漁場的位置,試圖希望能透過定置漁場來確保航線的最佳軌跡,但全程都沒遇到漁場,才知道我們不小心走在比以往都還要更外海的航線,會一直往外本來也是想嘗試最快的路徑,冠宇哥說船頭對著長濱漁港、船尾對著三仙台島嶼,這樣的連線可以確保穿過漁場的中間,但可能還是沒能完全跳脫陸地思維,矩形的圖像思考,不適用於不規則形狀的風和海流,事後看冠宇哥分享的GPS航線空拍圖,才知道我們真的往外繞了點遠路。

因為這次借重了穩定的南風作為動力,冠宇哥幾乎從一開始就將主帆繩卡好,讓風帆維持在很敞開的角度,剩下的就是控槳的我要去盡力感知海洋,觀察湧浪的方向並且讓船身維持同樣的夾角,長時間的駕駛,會有某些時刻控到有點恍神,但相較於陸地開車比較安全的是航海不會撞到其他障礙物,並且我也在這恍神跟清醒之間抓到一種感覺,其實可以不用過於專注,放輕鬆更能達到某種全面的感知,也比較不會暈眩,假若太執著於某一個點反而會產生更多盲點。

大量的陽光曝曬也是一個有趣的考驗,不只方向感失準,時間感也開始出現偏差,感謝星翰準備的腰果跟芭樂乾,適時的補充鹽分有出乎意料的提神效果,冠宇哥也不時的傳來礦泉水,每一口都很明顯的有補到能量,真的很像開車有個優良副駕,非常安心。除了不小心跑太外面之外,這次航行都還算是順利,持續4~5節的風力,看著左邊台灣峰翠的山脈,前陣子從夏威夷考察回來的冠宇哥,說著我們的海岸真的不輸給夏威夷群島,真的很美,右邊各種不同形狀的雲體消散又群聚,其中有一種特別引起我的注意,上半部是扎實的泡泡狀像是爆米花形狀,但下半部是霧狀,可以觀察出是在下雨的雲,後來上岸後,從Eddie口中得知那種雲叫做thunder hand,原來閃電就是從這種雲中來的,很有趣的小知識。

在航程中就有料到勢必又要寫下這趟航行日記,出發時戰戰兢兢的深怕遺忘任何一絲感覺,但在投入的過程中,有太多難以言喻的趨近靈性的感知,在那種狀態就是最享受的,或者可以說最有身體性的當下,透過文字與視覺傳達終究只能描述其輪廓,玻里尼西亞的資深領航員從不到一歲大就浸淫在其中,感受如此浩瀚的學問,我偶而出個海就熱到昏去,未來的路還很長,希望經過這次成年禮後,我的人生可以累積更多在海上度過的時間。

在最後快要抵達長濱漁港差不多5公里時,突然風都被我們用完了,只好認命用划的,感謝冠宇哥最後奮力划槳直到岸邊。


✐ 冠宇 Isin ✐

上星期略看風力海象預報,擬訂了連續三天在海邊練船的計劃。預測三天中可能有風力中等,浪況平穩的一天,可以安排長濱船團的阿宗進行「長航」。因為可能吹南風,因此預計從長濱最南端的烏石鼻前往長濱漁港旁的沙灘,等於跨越整個長濱的南段海岸線。

阿宗去年十月的長航,由於剛好遇到無風的日子而失敗。這次會如何呢?沒有人能預料。

前一天我們就將船運至烏石鼻組裝。那天風很狂暴,烏石鼻灣內的風向極為混亂,雖然無浪,但船帆像是喝醉了被風吹轉忽左忽右,幾乎無法航行。灣外是密佈海面的白浪,那樣的風勢,我不確定船體能否承受,我自己也沒有信心承受得了。

第二天,也就是今天6月25日,烏石鼻海面轉變成像鏡面般平靜。早上9點風漸起,我們倆倆一組不掛風帆划船出海去感受風向與風力。岬角外吹來穩定的東南風,風力漸漸強,所以我決定立起桅杆,張開帆,開始阿宗的長航。

向天祈禱,忙碌準備中的大家漸漸安靜下來。我祈求光明照耀這片海域,航行順利。

剛出發,風勢很有勁,船速很快,心情也跟著輕快。由右側來的明確的風,灌飽帆拉著我們整船2人往前跑。不記得從哪一次練習開始,我們把帆的尾端綁上了緞帶。飄逸的緞帶不單指示了風向,也讓風有了形體。

阿宗負責掌舵,我負責控帆與領航。我引導阿宗把船航向三仙台與長濱漁港的連線上。原本我預計這樣會從永福Mornos部落外海的定置漁場2個大魚網之間通過,但離目的地越來越近,還是沒見到定置漁場。「會不會是我們繞到漁場之外了?」我開始懷疑,「可是我覺得離陸地不遠啊?」船團的陸地瞭望組,用無線電問我們在哪裡,他們已經看不到我們,失去我們的蹤影。後來甚至連無線電呼叫詢問都沒有回答,應該是距離太遠,斷訊失聯。我們應該要換功率更強的無線電。

回想起來,我用「三仙台—長濱漁港連線」的導航方法,的確會讓阿宗走到比以前離陸地更遠的地方。在船上我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我已經比較瞭解這艘有ama的帆船的能耐。六月初我們在大浪中穿梭的經驗,驗證了這種船的海洋適航性。也同時稍微探看了它的極限。

更外面的海,白浪翻騰,那些翻騰的浪反映陽光,整個海平面一片跳耀的閃光。我幻想那是海豚在跳耀。我許願我能在那裡看到海豚。阿宗說,搞不好會看到鯨魚。

然後我們駛入那片閃光浪區。船時不時左右劇烈震盪。我仔細盯著桅杆,心想也許該再加左右兩條繩索固定桅杆。沒有海豚,也沒有鯨魚。

正當我思索著漁場怎麼沒有出現的時候,一艘漁船追上來。我看到漁船駕駛拿著手機對我們拍,我便向他揮手。他問我們從哪裡來、要去哪裡。他的引擎實在太吵了,我只能用手指向長濱漁港,大喊「回去」。然後我忽然意識到,也許他以為我們來自外國?

一般人很少有機會在這樣的距離觀看東海岸。無法言喻的山海之美,美極了,比夏威夷更美。我拿出手機拍照,但相機拍不出現場的壯麗,也拍不出在海上無止盡的晃動帶來的另一種意識,一種忘卻時間的意識。那可能就是一直召喚我回到海上的力量。

接近目的地的時候,風好像被我們用完了,幾近無風。剛好最近我想要練划槳。我開始划。炎熱的天氣裡,我划了大約2公里。衝上長濱漁港外沙灘的時候,長濱船團成員們在岸上迎接。大家恭喜阿宗完成人生的第一次長航。這次全程由阿宗掌舵。

我們又再一次把南長濱的兩個大沙灘用海路連結起來。「海是路」,我們用身體去航行證明。然後,你會發現,風、海流、浪各種大自然的條件不一樣,再加上航行者的自由意志,連結同樣2地的那條路,每次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