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min read

航海日誌2023.7.4 大舵槳練習與風帆出海

在岸邊陸地上身體感測到的風,不會是海上的風向,因為風經過了島嶼地形,如果面向南方海域,背對島,風拂過地表吹到我們身上,北風可能會誤會成東風。
航海日誌2023.7.4 大舵槳練習與風帆出海
長濱漁港港嘴內與以南海域
9:00 am—4:20 pm
Hele Me Ka Makani 瑪卡妮

風帆出航的全程紀錄(加快了兩倍速輸出)阿宗攝影
風帆出海GPS航跡紀錄

✐ 阿翔 ✐

忙碌了幾天,回來將此次的航海日記補上。

熱烈太陽,大退潮,沙子滾燙!

風速比windy預報(3~4 knots)的強了一些,Makani出航時,我的體感有8節左右,浪的起伏蠻洶湧的。

今天早上的練習重點放在大舵的熟悉掌握,在港內使用八字形的繞法,設定目標物保持航線穩定,並練習急轉彎,大家兩兩一組輪番練習。

在港內的划槳訓練,心情還算輕鬆,夥伴們在巨大的豎立礁石旁搭了黑網,我回到岸上休息,海水從身上滑落。靈魂樂讓人想待在岸上喝啤酒。

我半躺臥著在墊子上,拿起一片餅乾塞進嘴裡,「真的好藍,好像正在歐洲電影裡什麼巴塞隆那之類的海灘喔。」心裡忍不住這麼想,但我根本還沒去過。

大夥們合力將帆裝起,這次我們在前繩裝上tell-tale來判斷風向,我和冠宇先嘗試航行,港內是東北風,我們出港後,基本上是順風航行,tell-tale和前繩攪在一起,偶爾出現帆突然打到另一邊的情況。

我想浪的起伏讓我們的警覺性和腎上腺素飆升(如果我沒記錯,冠宇在冰店跟我說他的心跳飆到168,根本極限運動!)總之,我試著讓自己冷靜,保持警覺,不斷透過對話達成對當下情況理解的共識或猜測。

「浪要來了!」
「hiking壓好喔!」
「等一下!等這個浪過我們再tacking!」

幸好這一天的浪雖然起伏大,但還是溫柔的,只是將船抬起並輕輕放下。有趣的是,看著左邊緩緩趨近,不斷升高的浪,我卻在某些一閃而過的瞬間感覺到安心,那真是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回航我們大多是逆著風,走close-hauled,掌舵人冠宇很快地判斷可能無法順利進港嘴,做出tacking的決定(真厲害,這時候還要對抗離風力啊)

*靠近港嘴時,風向不斷變化,此時tell-tale幫上很多忙。
*看軌跡圖時,有發現tacking時,船後退的情形。
*看阿宗拍的紀錄後,發現我回程應該待在船身裡。


✐ 阿宗 ✐

又是一個晴朗的夏日早晨,集合時間一到,大夥陸續抵達,遠遠看見一輛車頂載著輕型獨木舟的休旅車,停在基地外馬路邊,走近基地門口,耀威在跟車主閒聊,本來以為是他朋友,聽著才發現只是他老婆去對面7-11借廁所,剛好臨停在基地門口,車主是一個72歲老當益壯的大哥,依稀記得他說他是某某獨木舟划船協會的創辦人,真是不得了,我們也不示弱,端出最帥的Eddie較量一下返老還童的程度,他還跟Eddie互相打趣彼此都是young man,在一旁聽著也被鼓舞了,心態真的決定了一切,耀威向他簡短介紹了一下船團,他好奇問團長是哪位,「再一下就到了」,語畢才過沒幾秒,冠宇的車就從對向車道出現了,「大哥抱歉,要麻煩您車子往前移一下了」,悠哉的早自習閒聊告一段落,大夥不囉唆,迅速分工合作,將船身部件上車鎖緊定位,習慣成自然,經驗的累積體現出的熟練,令人安心,凡事皆是如此。

船團車隊帥氣降落漁港沙灘邊,第一次見識到Eddie用沙灘車搬運船身的方式,又帥又省力,這天的lashing星翰跟阿翔一組在前、我與耀威在後,因為上週的練習錯過了,不小心又隔了一段時間沒綁,好險身體記憶幫上了忙,不知不覺也快習慣成自然了,綁好後,Eddie老師給我們這組打了B-的分數,因為我跟耀威兩邊的排線沒有完美的對稱於中心線,除了美觀扣分,可能這個細節也會造成結構不穩固的問題,很高興又學到一件事,也讓我更想把握每一次可以練習的機會。

不同先前於秀姑巒溪口,這次是我初次體驗在海面上操控瑪卡妮,船身平行於沙灘,在港嘴海域內繞行8字的過程,能夠切實的感受海浪與船身的互動關係,起伏程度也在很安全的範圍,對初學來說真的是超棒的練習據點,第一趟繞行在阿翔學長的細心指導下,順利的習得了急轉彎的技能,但身體有時還是會短路左右不分,就像是想打平結時卻打成granny knot那種糊塗感,或許在習慣用左、右、X、Y進行空間思考時,顯得過於平面,加入Y軸的指令,空間才是立體的,好像也才更符合海上的體感世界,急轉過程中,感受大槳入水的深淺對轉彎幅度的影響,是很微妙的體驗,成功急轉時的甩尾感很過癮,如果前面的人不累,會很想一練再練。

接近中午,大夥合力將風帆架上船身,此時風勢偏大,議論紛紛推測,六節、八節、甚至十節,帶著興奮又緊張的心情,目送冠宇和阿翔乘風遠去,一眨眼就被風帶到遙遠的海域,加上洶湧的浪濤,在錄影機的螢幕中,看見渺小船身隨著海浪劇烈的起伏,帆被絮亂的風打的亂七八糟,在岸邊也只能提心吊膽,盡力感同身受他們當下的戰況,瑪卡妮真的是一艘穩固的好船,儘管面對如此摧殘,還是能脫離險境,加上有冠宇高超的掌舵技術,才順利的走之字形回航,將船緩緩引回岸上,我問「好玩嗎?」,他說「太驚險了沒時間覺得好玩」,才知道全程都是卯足全力的在控舵,阿翔也說那風浪如果換由他來控完全是招架不住的,海又幫我們上了好大一課,有好多題目可以延伸發想,後來透過討論也學到了一件事,在岸邊(陸地上)身體感測到的風,不會是海上的風向,因為風經過了島嶼地形,如果面向南方海域,背對島,風拂過地表吹到我們身上,北風可能會誤會成東風,雖然體感是真實的,卻不能誤會那是整體,我想像自己是一隻螞蟻,在一灘大水邊緣游移,確實不太可能用這麼渺小的感知系統去度量如此龐大的環境變化,在岸邊凝視著大雲,回想以前長時間觀雲發呆的經驗,我猜想或許那些遠航的古老船員們,在茫茫大海中,應該也有很多時間去觀察雲的變化,進而判斷風的流向也說不定,通常有雲的地方也離島嶼不遠....等等,諸多想像也只能透過往後的嘗試去一一驗證了。

下午繼續8字繞行的練習,我跟耀威一組,中午吃過排骨便當(謝謝以莉的愛),精力充沛,一跳上船我就卯起來用力划槳,船快速離岸,耀威說我搞不好可以去參賽下次的OC1,途中他也提出可以嘗試看看將重心右傾,讓ama微微懸浮,他說這招在OC1競賽中有時會用,可以有加速效果,但我之前只謹記冠宇說過的重心始終靠左,以防船身翻覆,聽到這個新招,我邊划槳邊試著微調身體重心去感受整體的平衡,可能是有點得意忘形,某次要回轉前,我們的船身跟浪太平行了,當舵手準備轉彎時,浪我們措手不及,瞬間翻船,好險稍早有跟冠宇才聊到Eddie跟阿翔初次出航的翻船經驗,記取了Eddie機智的臨場反應,加上先前去活水湖上帆船課時,刻意實際練習翻船的經驗,我一手緊握著槳,不假思索地游到船身另一側,現學現賣,踩著竹桿,雙手扶著船身,身體重心完全向後倒,第一次差一點成功翻回,可能是卡在手拿著槳不好使力,我請在水裡的耀威幫我拿一下,第二次就馬上順利的將船翻正,船身裝滿了水,我們倆跳上船不停撈水同時繼續練習,清涼又滑稽,翻船的時候耀威來不及抓好另一隻划槳,好險槳自己卡在船的底部,不然就會飄走了,滿好奇這種翻船時刻,除了不忘及時用手抓著,有什麼其他方法能更確保槳不會被海偷走?


✐ 星翰 ✐

對你而言,海是什麼?

「海岸公路之旅,途中的螢幕保護程式。」
「充滿未知的險惡之地,不能再往前靠近一步。」
「我們的冰箱,不要封不要藏。」

問一百個人可能有一百零種答案。海可能可以當朋友嗎?「了解海,海會幫你。」我又想到前輩的這句話。

這天書粥的店長母子和船團一起來到海邊。我問小弟要不要去泡泡水,他露出一副像是我要帶他去找鯊魚玩的表情。

「你最害怕什麼?」
「被浪捲走。」
「你看得見浪嗎?你看那邊有一個來了。我們來數數看這個浪來了之後多久下一個會來。」
「1、2、3、4、5,來了!好趕快再數!」
「1、2、3、4!下一個有點大喔!1、2、3、4、5!」

小弟開始觀察浪頻和浪高,換上了興奮和專注的表情。今天多知道了一點海的浪。很棒。比起不知何時會把我們捲走的猛獸,海也可以看起來像是個會定期來打招呼的老朋友。「海是可以當一下老朋友吼。」腦海裡浮現這邊的朋友這樣説。

時間拉回早上在船團基地集合那時。剛到的時候,有一些組件已經擺在門口,等著上冠宇哥的車頂架。

ama要放另一邊,避免碰撞中央板。」「ʻiako往上翹的這端朝後,後車廂門打開才不會撞到。」冠宇哥幾次簡短地提醒,之間大夥沒有太多溝通,靜靜地把船和組件綁上車頂。

「才十分鐘!之前綁都要二十分鐘,真的進步很多。」聽到阿翔發出的讚嘆,我才從剛才無聲的行動中回神。我想起幾次聽大家説起駕船的故事,都會提到專注在前進時,好像會忘記時空的流動。常常一回頭,才發現已經離岸邊有一段距離了。

一切就緒,出發前往長濱漁港。到了港邊,沙灘遊俠Eddie亮黑的沙灘車就定位,擺上泡棉,架好船,兩端各一人穩住船身,緩緩下坡,最後順利來到岸邊。

今天綁船遇到一點小亂流,綁到第三圈,發現在開頭交叉處,跳線了。冠宇哥提醒我們,一開始可以不拉那麼緊,避免跳線,收束的繩結拉緊更有效。「又學到一個小眉角。」歷經多次拆掉重綁的阿翔依然正面看待這次的重綁事件。

照例先划船。大夥都有些海上航行經驗,各自分組練習八字繞行,今天我的搭檔是耀威。我給自己設定朝著固定目標前進以及急轉的訓練目標;幾次航行,慢慢習慣隨時掃描周遭的地貌,接著要更放鬆地穩住方向。

還不確定潮汐和浪的關係。正度過乾潮準備漲潮之際,稍稍出港嘴,平行於浪航行時,明顯感到浪正在搖晃。不過這次船上的我們不慌不忙。「現在再遇到急流不會再像那次這麼緊張了,哈哈。」上次在秀姑巒溪出海口見過眼前的激流,歷劫歸來的我們,再經過多次訓練,已能在航行中的談笑間把玩當時的事件。

「上次比OC1,那個船超輕的,一隻手就抬得起來。但是比較窄,一個不留神馬上就翻。」「我看他們的ama都會飄起來,也許可以把重心放右側一點。」也慶幸在航行中開始能撥出一點腦容量的我,總算比較能放鬆一點和耀威東拉西扯地閒聊。

「我這邊來個急轉就準備上岸囉!」上岸前是最需要持續不斷微調方向的階段,我盯著船首,小幅度地擺舵,感受船身的方向變化。沒有思考的餘地,在船衝上岸後完全靜止前的最後一刻才將舵放開,然後立刻從側邊跳出船外穩住船身,將船拖上岸。

「水啦!」迎接我們的冠宇哥總是給上岸的夥伴們適時的鼓舞。

第二階段,架帆。今天的風從太平洋的方向來,椰子樹好像在做伸展操。「這個風應該有六節吧?」很難講我當下是以什麼心情說這句話。沒有風的時候擔心船跑不動,有風的時候又擔心駕馭不來。

「這起碼有八節!」冠宇哥倒是興奮多於憂愁一些。

「現在來一個觀念題,這時候吹東風,折返的時候,應該怎麼轉?」冠宇哥開始想像航行。我隨答隨錯。所幸最近剛好借到一本參考書,該是時候好好了解一下gybing。

「我先跟阿翔走一次。」今天風很美麗。差不多這時我腦海裡浮現阿翔壓艙的景象。

「再和瑪卡妮共舞一次吧。」


✐ 冠宇 Isin ✐

早上繼續上週的練習,前座划槳,後座控舵,利用岸上的目標做標的物,包持航線穩定。

退潮中,到了下午1點多,幾乎退到了最低潮。滿月,大潮,退得相當低。

在港內沙灘上,由於地形影響,感覺是東北風。風力比較強,感覺大約8節~10節風。

由我與阿翔先出港試試瑪卡妮風帆。風力大,第一次離開沙灘時,阿翔在海上來不及解開風帆,導致船被浪打回岸上。得到一個經驗:要先把帆放下、整理好主帆繩、鬆開主帆繩後,再離開沙灘出海。

在港嘴內是東北風,一出港嘴,綁在船前的細布條突然不動,轉成北風!阿翔也把帆打成幾乎全開,船就順風衝出港。一瞬間我心裡有一個疑問出現:等下要怎麼逆著從港嘴裡吹出的北風,回到港裡的沙灘呢?

但沒有太多心神想下去了,因為船速快,而且港外的浪況非常洶湧。

我的推論是:因為退到了最低潮,港外的海水也相當淺,從遠方藍海過來的浪,一經過這片淺水的區域,瞬間就湧起高高的浪頭。

感謝這些浪頭沒有破碎砸下,只是溫柔地將瑪卡妮高高舉起,然後我們又像溜滑梯一樣落下。在這樣的水域掌舵,要應變得很快。當下我決定,今天不適合帶初學瑪卡妮的人出海。

我發現回程航向無法直接進港,決定做一次tacking,先往港外東方移動,然後對準港內出發的沙灘,再tacking一次,試圖用頂風的極限,用close hauled進港。

但港嘴附近風向很亂,而且風力變弱。我研判還是進不得港嘴,又再做一次tacking試圖再爭取一點空間進港。紊亂的風讓我突然失去掌舵方向,以至於船打轉一圈。

一進入港嘴後,風霎時變成東北風,長濱漁港的防波提與北面的絕壁,造成這樣的風向變化。東北風對於要回北面沙灘的我們來說就是愉快的風,衝上岸!

長濱漁港,對於風帆來說,不管南風或北風,都是有挑戰性的。